日期:2019-06-11 點擊數:
時下,垃圾分類回收問題迫在眉睫,國內垃圾分類回收正在自上而下、由點到面、逐步啟動,并初見成效。西安廢品回收的小編了解到:連日來,海底撈杭州一店面因垃圾分類不當,可能面臨垃圾被拒運的消息引起網友熱切關注,并把垃圾分類的話題再次送上熱搜。根據整改要求,這家海底撈需要在6月10日前進行整改,正確進行垃圾分類。
目前,我國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,全國垃圾分類工作由點到面、逐步啟動、成效初顯,46個重點城市先行先試,推進垃圾分類取得積極進展。上海正式啟動對垃圾分類推進情況的專項監督,制定相應法規確保垃圾分類有法可依。北京將推動學校、醫院等公共機構以及商業辦公樓宇、旅游景區、酒店等經營性場所開展垃圾強制分類。
過去數十年間,我國的垃圾分類工作一直由數量龐大的廢品回收站和收荒者承擔,他們上門回收居民整理好的紙板、塑料瓶,翻揀垃圾桶里可以再次變賣的廢品,以一種最原始的模式截取垃圾的剩余價值,將“一手”垃圾變廢為寶,剩下的回收價值低的垃圾送往環衛系統。
改變簡單粗暴的垃圾分類已經迫在眉睫。垃圾分類是整個治污體系中相對前置的一項工作,如果這項工作能夠做得專業到位,對整個垃圾后端處理工作起到順水推舟的作用。從長遠來看,治理白色污染、推進垃圾分類已是大勢所趨,但如何把垃圾“分”好仍需要更細致的政策儲備、制度設計及技術支持。
政府可以購買服務形式引導可回收工作升級,但一定要比過去簡單粗暴的廢品回收行業產生更大的效益與價值,例如能夠回收低值回收物,避免原有的廢品回收中不規范的操作導致的二次污染。前期以參與數、覆蓋量做考核標準,后期則有必要逐漸做出轉變,明確垃圾減量的目標。
做好垃圾分類,也不見得一定要政府唱獨角戲。當新技術不斷改造我們的生活,借用商業的力量嵌入互聯網等技術手段,期許通過市場方式革新全民垃圾分類觀念的企業,在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下,同樣有可能找到市場化“垃圾分類”的商機。
在今年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婦聯界別分組討論中,住建部副部長黃艷指出,要推動垃圾分類需要完善3個體系,包括政策要求和法律體系、垃圾分類處理體系,以及公民體系,最后一項的推動尤其需要加大力氣。
企業和居民學習垃圾分類也需要有賞罰分明的制度約束,也需要有潤物無聲的意識培養。公民體系直接涉及到每一個人的素質,每一個人的生活習慣,讓每一個人意識到應該這么做,不能那么做,并要在家庭內形成共識,最終才能轉化為一致的行動。
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如何越做越好,需要在政府、企業、公民之間建立起溝通信任機制,借鑒發達國家的垃圾分類經驗,同時結合自身前端和后端處理實際情況,不單純依賴政府,也不過分依賴市場,讓居民和企業知道如何分類,理解為什么一定要分類。